淘宝商铺|免费在线翻译|杭州翻译公司
杭州中译翻译有限公司同声传译翻译服务
请问您的会议在什么时间举行?
需要进行哪个语种的同传?
您的位置:首 页 >> 新闻公告 >> 翻译行业资讯

见证诗歌与这座城市的水乳交融

  施蛰存、冯至、卞之琳等文学名家如何看待诗歌? 诗人们在诗作翻译手稿上的改动有哪些? 日前在上海文联会堂开幕的第26届金秋诗会主题展览上,翻译家、诗歌爱好者云集,展览多维具象展示了名家名诗的风采。

  诗歌是人类思想的光芒、情感的波涛,诗人戴望舒说,“诗不能翻译”是一个通常的错误,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。“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的翻译里都永远保持它的价值。而这价值,不但是地域,就是时间也不能损坏的。”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谭晶华说,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诗歌译者的酸甜苦辣,发掘培养更多的创作翻译人才。

  自上世纪20年代起,上海翻译家群体就在诗歌译介领域硕果累累,众多经典诗行令人难忘。展览集中展示了那些曾在沪从事文学翻译、留下珍贵译作的老一辈名家的作品,包括傅东华、方重、梁宗岱、朱维基、戴望舒、周煦良、邵洵美、余振、戈宝权等,还呈现了部分译家的珍贵译作、书信、手稿、物件,比如傅雷曾用过的书桌、台灯等。

 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2日,其间将举办音乐会、诗歌沙龙、诗歌比赛等活动,带来跨界交融的诗歌视听体验。目前,上海拥有众多诗歌创作和朗诵爱好者,校园诗社、企业诗社、社区诗社等基层社团蓬勃发展,无论是“巾帼玫瑰”上海女诗人朗诵会尽显“她一族”风采,还是普陀区万里诗社鼓励市民原创诗词,都见证了诗歌和这座城市的水乳交融。


 

分享到: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

相关文章: